|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芮城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芮城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关键词:芮城,村镇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芮城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xr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16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芮城地处我国华北、西北、中原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地处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和我国行政疆域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几何中心地带,素有中国的“天心地胆”之称。此外,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芮城县人文环境极为独特。芮城地处灵宝盆地(为老子西出函谷关所经之地)北缘,背山面水,被我国流传千年的三大干龙之一——北龙太行山和水龙黄河所环绕,自古即与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是高仙巨贤辈出之福地,并以“一山一河一仙人”闻名于世。“一山”:即中条山,据说“中华”名称的由来,即是“中条山”和“华山”之组合而得;“一河”:即指黄河,劈开晋陕高原,跃户口、进龙门,黄河在芮城神奇地拐了一个弯儿,而后滚滚东去;“一仙人”:即指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芮城为吕洞宾故乡,吕洞宾作为道教名仙之一,生于永乐镇,受点化于汉钟离,修炼于九峰山,至今芮城仍留传有其众多民间典故与传说,县城北部永乐宫亦是因纪念吕祖而建。
        以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约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规划目标,规划抓住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两条主线,突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和分区管制的调控思路,体现村镇体系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特征,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构建与工业化初中期经济社会集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的城乡空间体系。
一、发展定位
        通过宏观经济背景分析和宏观区域比较,规划深入分析了芮城县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芮城县在区域中扮演的角色,并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1. 区域定位:晋陕豫黄河新三角核心城镇组群,灵宝盆地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经济定位:我国以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古人类文化、黄河风光为特色的根祖旅游景区,山西省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型材料、精细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以设施园艺业、生态养殖业、经济林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
3. 形象定位:华夏火祖、道教祖庭、天心地胆、世外桃源。

二、空间战略
        结合城乡地貌类型特点,按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镇总体发展战略思路,规划确定芮城县城乡空间组织采用“轴带集聚与独立中心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按照核心--边缘理论,以乡镇为主体,将县域划分为东部农业旅游经济区、中部综合经济区和西部工业商贸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以地貌类型为依据,将县域划分为北部中条山生态林业旅游带、中部风平省道综合经济带、南部黄河现代农业旅游带。
        基于上述经济分区,规划确定芮城县城乡空间发展战略为:建立四大体系,以风平省道65公里干线公路地带为“柄”,共同架构“三区三带、双心一核、中轴辐射、七星联动、枝状放射”的鱼骨型城乡空间格局。
四大体系:指生态型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循环型的现代产业体系、集约型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强制型的国土管制体系。
三区三带:三区是指包括陌南镇、西陌镇、东垆乡在内的东部农业旅游经济区、包括古魏镇、大王镇、永乐镇、南卫乡、学张乡在内的中部综合经济区和包括风陵渡镇、阳城镇在内的西部工业商贸经济区;三带是指北部中条山生态林业旅游带、中部风平省道综合经济带和南部黄河生态农业旅游带。
双心一核:双心是指县域政治文化中心—县城和县域经济商贸中心—风陵渡镇,为城乡居民点最重要的两个增长极;一核是指东部片区中心——陌南镇,为城乡居民点次要增长极。
中轴辐射:指东西向65公里长风平省道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轴,其沿线为县域生产力布局重点地区。
七星联动:指县域县城、风陵渡镇、陌南镇、阳城镇、永乐镇、大王镇、西陌镇7个城镇,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亦是县域经济社会各要素中转和扩散的节点。
枝状放射:指以风平省道发展轴和七个城镇为源头的枝状放射性的城乡互动格局。

三、重点任务
1. 构建生态型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积极进行城乡居民点重组,建立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分级发展体系,在城镇居民点内,重点建设节约型生态住宅小区和生态绿化用地;在乡村居民点内,重点完成以利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能等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
2. 构建循环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建立集农工科贸游于一体多元化开发的现代农业体系;二是拓展县域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以循环型工业园区为依托的新型工业体系;三是以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和现代设施养殖基地为龙头,以沼气池为纽带,建立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循环型种养基地体系。
3. 构建集约型的社会服务体系
        统筹考虑近远期发展需要,依据城乡居民点重组计划,建立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公用工程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 构建强制型的国土管制体系
        将县域土地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并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空间开发格局。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