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匼河背冰的来历

匼河背冰的来历

关键词:匼河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山西芮城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bjyl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7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匼河村位于晋西南端的芮城县风陵渡镇,因北、西、南三面环绕黄河而得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有个节日,民间俗称“匼河背冰”、“亮膘”、“三社庙会”。媒体称它是“中国的狂欢节”、“黄河岸边的奥林匹克”。别看匼河仅是黄河拐弯处的一个村庄,地方虽小,名字却撂得很响。1993年,我省学者发现并确认匼河为春秋早期秦晋交战的羁马古城遗址,距今大约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195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的砍斫器、刮削器,大、小三棱器及动物化石,代表了一种文化性质,称“匼河文化”。

大约60万年前的“匼河人”时期,由于当时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很早就明白,要想获取能够维持人类种族存在的必要食物,就必须靠强健的体魄,战胜来自大自然的一切灾难和挑战。相传,匼河人在部落内部十分重视训练捕猎基本技能,。投掷是第一项,只要孩子出生满三岁,部落首领便要求他(她)进行投掷训练,达不到足够的投掷距离,便要被罚不能和大家一起进食;第二项是奔跑和攀援,身手灵敏度不够,常常被抛弃于洞穴外,遭受野兽侵害;第三项是负重,部落内部定期开展负重爬坡比赛,比赛第一名必定受到异性青睐,从而获得优先交媾权。后来,一次负重比赛中,两位5岁的小伙子背的石头一样重,且几乎同时到达坡顶。当时正值十冬腊月,两位小伙子争执不下,在大家都难以评判胜负之际,却见其中一位回头下坡,背起了一根很粗很长的枯树咬着牙往坡上走。另一位小伙子不服气,也回头奔向黄河,用石头砸开冰封的河面,将一块大冰掮起,摇摇晃晃朝大家走来。部落首领特别对背冰的小伙子感兴趣,特意赏给他部族最漂亮的姑娘交媾。为了平衡和鼓励大家,部族首领也把一位漂亮女子赏赐给背木头的小伙子。从此,每年十次的负重比赛,成了部族交媾繁衍争夺交媾权的竞技活动,每个小伙子都为自己的心上人而绝招频出。背石头、背木头、背河冰,甚至故意亮膘展示实力。

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匼河背冰的民俗,始于东汉光武帝年间。匼河背冰在古代,由于科学落后,人们往往把自然灾害看得非常神秘,因此,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祈求神灵保佑,匼河人也不例外。东汉建武帝时,黄河水泛滥成灾,当地居民深受其害,流离失所,难以为生。相传,东岳大帝黄飞虎神威显灵,迫使黄河水后退数十里,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为纪念功勋卓著的泰山神,匼河及附近的阳贤、西阳三社村民集资修成了一座泰山神庙,并改村名为永宁堡,希望永远安泰平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三社村民大兴祭祀活动,期盼神灵保佑,去灾降福,人寿年丰。匼河庙会从正月二十八即泰山神圣诞之日开始,由三社中的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祭祀庆典。圣诞这天,从献殿至大殿门前,要摆设3排供桌,有二三十张之多,各类祭品陈列其上,祭品有养了3年的猪、牛,山珍美馐,佳茗名品,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二月初四。期间,神庙大殿内外,鼓乐之声不断,并有戏班伴随演唱。民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有许多强壮小伙背冰、背碾,俗称“背冰”。

         背冰具有非常传奇的地方色彩。按照传统习俗,庙会当天,三社男女老幼五六千人都装扮成不同的传说或历史人物形象参加游行,游行队伍由一列列方阵组成。走在最前面的是龙凤方旗阵,由三社内年岁最长的老者带队。随后依次为长杆三眼土枪队、土炮队和东岳大帝仪仗队。仪仗队中第一匹鞍座华贵且雄伟威武,称之曰神马,由一武士牵引,不准骑人,只插一令旗,据说专供泰山神骑乘;第二匹名为丁马,供一品官员乘骑;第三匹为弓马,骑一挎弓武士;小伞和背花方队,各有五名男童前引。小伞和背花上皆缀列着金银首饰,如珍珠、玛瑙、宝玉、翡翠等等,称为“亮宝”,上面系着三社村民的捐献,以示心诚,祈求上天消灾赐福。包着枣红头巾,着紧身衣裤的精干士卒,他们身背大锣,数步一敲,显得庄重肃穆。后面跟着两匹高头大马,名为圣旨马和玉印马。再后是两列手执华盖、香幡、日月旗、金瓜、钺斧、朝天登的人员,井然有序,浩浩荡荡,宏伟壮观,俨然一派圣驾出京之势;尾后是一队背花锣鼓,花团锦簇,艳丽夺目。“背信子”方队中,大人们肩背一长棍,上立一小孩,装扮成古戏中的各种角色,表现民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压阵的是三节锣鼓队。由童女化装为宫娥擎“龙凤扇”开首,相随的是一位身强力壮的后生手执一面大型七彩“万人伞”,亦名“黄罗伞”,周围悬挂各种颜色的绢布帽,书写庙会布施的人名和金额,昭示村民对神灵的虔诚,褒奖其公德。最庄重也是庙会的最高潮是抬护神驾上庙。神驾内是东岳大帝黄飞虎塑像,数十名三社精壮强健的后生轮流抬护,一班六人,四人抬两人护。值班抬护者,阔步英发,龙腾虎跃,以显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赫赫神威,一直抬护到庙内大殿归座。

      背冰这天,三社村民男女老幼皆可纵情狂欢。姑娘、媳妇们一改平日的羞怯、温顺之态,皆浓装艳服,饰演传统的民歌、小戏,且相互斗嘴、戏谑、耍闹,一副诙谐滑稽的娇憨态,大有惹人发笑的泼辣丑旦模样。年轻后生则别出心裁,或将自己化装成古代人最崇拜的偶像,诸如天神、圣仙、良臣、名将种种造型,或骑马、或乘车、或坐轿、或抬杠。其中最惹眼的是这样一群腰系兽皮、着短裤衩的后生,有的背扛大冰块、有的扛铡刀、有的扛大檩、有的扛门板、有的肩挑石门墩或石磨,有的代替牲畜肩扛碌碡,每个人的负重都在上百斤或几百斤,在古朴奇特的“背花撇锣”声中,走街串巷,沿途表演,争领风骚,出尽风头,显示出一派粗狂、强悍、刚毅的大无畏气概。

        背冰 活动进入高潮,锣鼓声愈发高昂激越,寰宇在震撼中颤悠浮沉。化装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与传说中的神仙、大圣们,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极像一副动人心魄的荒诞剧,又如“天方夜谭”般离奇,更似“桃花园”的飘逸仙韵,远古与现实,野蛮与文明,梦幻与追求,迷信与理智,此时此刻相互撞击,相互融洽,交织成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人类与大自然既和谐又抗争的绚丽画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匼河背冰已大大异于往昔,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节目已演变翻新,体现出匼河人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上溯60万年前的“匼河人”,下考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世沧桑发生了多少巨变,但匼河人却仍把他们的习俗保持了这么长久,而且还能够魅力四射,其粗犷强悍个性所致而外,我们更应当明白,“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生存最艰难的日子便是在冬季,因为冬季的严寒会夺取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命。”匼河人的祖先在长期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除了与大自然的严寒做斗争外,还要与多灾多难的黄河水作斗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粗犷强悍的性格。一代一代的匼河人,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祖先不屈的血液,所以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乍暖还寒的日子,背冰便成了他们向世人展示自己个性和魅力的最好途径。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